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节(1 / 2)





  才不要呢!就算明年能随军,也不要带着那两百来斤的重家伙赶路。于是萧清韫十分认真而诚恳的说道:“妈,哪些锅碗瓢盆都用了几年了,带到部队别让人笑话卫军。那些粮食也不多,专门带去,路上不好带不说,也顶不了几天用,而且,那些也不是带壳的谷子和麦子,放久了生虫了就可惜了。”

  穆卫军斜眼看她,心说,我的傻媳妇儿哟,这大冬天的人都冻得受不了,哪来的虫子哟。而且,部队里的军嫂们可没有你这么败家,大多数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算的可精了。我看你就是嫌麻烦,这娇气的。看来自己得好好干,争取早点升一级,把工资涨上去。

  穆家其他人也笑了,赵小雨大笑着说道:“清韫,这大冬天的,米面哪会生虫啊,早就冻死了。”

  萧清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二嫂,我的米面特别香,就连大冬天也阻止不了虫子们。所以,我们要赶快把它们吃完,免得便宜了那些虫子。”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声,就连三个小不点也跟着大笑。萧清韫郁闷,穆菊7岁了,可能还听得懂一些,你说两个4、5岁的小屁孩跟着笑什么?

  “香儿、青武,你们两个笑啥呢?”萧清韫问道。

  “找不到,我看他们都在笑,我也笑。”5岁的穆香大声回到。恩,看来这小姑娘除了被宠的霸道了点,还挺诚实的。

  “幺妈好好笑哦。你一说话大家都笑了。”才四岁的熊孩子穆青武大声吼道。

  哎呀,这是说她就是一个笑话的意思吗?看不出来啊,小屁孩这么小,嘴巴就这么毒,小心长大了没有女朋友。

  萧清韫鼓着小脸瞪他,其他人却又是一阵大笑。穆卫民笑着说道:“儿子,就算是事实,你也莫说出来撒,小心你幺爸揍你。”

  萧清韫瞪穆卫民,原来导致下梁歪掉的上梁在这儿呢。

  穆卫军拍拍媳妇儿表示安慰,又扫了眼他二哥。穆卫民立马低头吃饭,真是的,这表现是有点怂,但是,老三那一眼让他阴嗖嗖的。从小到大的经验告诉他,再继续就会发生乐极生悲的事情了。

  李大妹笑着说道:“好了,清韫这是变着法的给大家送吃的呢。既然这样,妈就不跟你客气了。”

  萧清韫赶紧点头:“妈,我们是一家人,本来就不该客气的。”

  赵小雨心想:萧清韫果然有钱又大方,跟那个打斤醋回来都要说上半个月的大嫂完全不同,自己以后还是多跟萧清韫亲近些。

  作者有话要说:  “祖祖”就是“太爷爷”的意思。

  第9章 大环境

  吃过早饭,萧清韫要收拾碗筷,赵小雨连忙阻止,并非常迅速地将碗筷收到一起,端着向灶屋走去,边走边说:“清韫你休息啊,我来就行。”

  萧清韫连忙说道:“二嫂,我已经好了,收拾碗筷完全没问题,我今天还准备洗被子呢。”

  赵小雨大声回了句:“那你就忙你的去,明天你再洗碗。”然后就进了灶屋。

  李大妹也说道:“让你二嫂洗就是了,你去干你的。”

  萧清韫觉得家里人还是有些顾及她的身世,她有些无奈,却也没有办法,时间久了应该会好些。只好问道:“那爸妈有没有什么需要洗的?我一块洗了。”

  李大妹回答:“莫得,你们结婚前全家才洗了澡,换了干净衣裳,这会儿莫得哪个换洗。”

  好吧,就算是里衣,农村里一般都是一周一换,甚至半个月一换的。中间的棉袄什么的基本都是一个冬天过完了才会洗,套在外面的衣服也是一两个星期才换一次。

  穆卫军见状对李大妹和萧清韫说道:“那我们现在就把屋里的锅碗瓢盆和粮食搬到灶屋。”

  毕竟只是萧清韫一个人用的,所以东西也不多。除了两大袋粮食,其他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什么的,萧清韫和李大妹一次就拿完了,而两袋一百来斤的粮食,也被穆卫军一边肩膀扛一袋,一次性就搬完了。

  搬了东西,李大妹在灶房整理。穆卫军说了声就去后山了,萧清韫也回到屋里拆被子,现在还没有被套,都是用棉线缝上的,每次洗被子都很麻烦。

  在收以前的脏床单的时候,想到今早那场激烈的运动,被子还好,但床单好像弄脏了。于是,脸红红地给床上换上新的床单,把换下的床单团吧团吧,揉成一坨塞到了被面里面裹着。

  萧清韫背着小背篓,穿着筒靴,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朝堰塘走去。二队有个大堰塘,还有一条7、8米宽的小河,但是大家都习惯在堰塘边洗衣物,而且堰塘有一处水下被砌了呈梯状的平整大石块,岸边还铺了两米宽的石板,非常方便洗衣服。只是,冬天的时候,水位下降,要踩在石梯上才能洗,这就需要穿着雨鞋,否则,鞋子什么的很容易湿的。

  萧清韫来到堰塘时,已经有四人在洗衣服了,每个人面前都是大大的一堆。

  放下背篓,萧清韫见原本低着头边洗边聊的几人都抬头看她,便腼腆地笑笑,喊道:“杜妈、赵姐,虹姐、小佳,你们也来洗衣服呢?”

  整个穆家坪大队百分之九十的人家都姓穆。特别是在同一个生产小队的人家,基本都是或近或远的同宗。为了显示亲近,平辈之间就称呼“哥”、“姐”;晚辈称呼和父辈同辈分的,就称“某爸”、“某妈”,也有叫“叔婶”的,但比较少;称呼和祖辈同辈分的,也都是“某爷爷”、“某奶奶”;长辈则直接叫晚辈名字,只是很少叫全名,一般都省掉姓,或者叫叠字,或者在最后一个字后面加个“儿”话音。

  杜妈其实只有三十八.九岁,但她嫁的男人是和萧清韫公爹同辈的穆达钱,所以要称她“杜妈”。赵姐的男人和穆卫军同辈,所以即使赵姐也是三十五六,还是叫“姐”。孙虹的男人就是邻居大爹的儿子穆卫峰,萧清韫和她的关系理应要更近些。穆小佳是穆家坪大队长家的女儿,和穆卫军同一辈分,今年20岁,比萧清韫大两岁,却比穆卫军小了近6岁,而且她也在大队教书,两人算同事,所以萧清韫直接叫了名字。

  从前的“她”虽然带着点“遗世独立”的味道,但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半了,穆家坪大队的很多人就算不认识,也是面熟的。而且这些人都是二队的,萧清韫基本都认识。

  萧清韫认不全穆家坪大队的人,穆家坪大队的人可都认识萧清韫。从前是因为“萧清韫”漂亮文静,她的吃穿用度和整个人的气质一看就和其他人不一样,大队里的人都感慨不愧是大城市里的姑娘。而且萧清韫还在大队教书,只要被她教过的孩子回家都说过萧老师漂亮温柔,教的也好,娃儿们都爱上她的课。

  萧清韫和穆卫军结婚了,整个穆家坪就更没有一个不认识她的。穆卫军是谁啊,那是穆家坪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在部队当了不小的干部,那就是穆家坪的骄傲呀。特别是年轻一辈,对穆卫军都十分尊敬和崇拜。

  穆卫军的优秀有目共睹,人还长得精神,好多人家都想和穆卫军结亲呢。就算一个队里同姓的一般不结亲,不是还有侄女亲戚什么的嘛。不过大家也不抱什么希望,一般人家也不往上凑,就心里想想而已,最多就玩笑两句。都觉得穆卫军就算不娶部队领导的女儿,至少也会娶个有本事的城里姑娘。

  现在穆卫军娶了萧清韫,大家都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萧清韫是大城市来的姑娘,高中毕业的文化人,人漂亮温柔,家里条件也好,大队里好多未婚青年都对她有好感,就是自觉配不上,不好意思说罢了。

  因此,就算萧清韫现在下乡来,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去,就凭那城里人的出身和那出尘的气质,大家也都觉得她配得上穆卫军。

  现在穆家坪的人都把萧清韫看做“自己人”了,特别是二队的,对她更是亲近不少。因此,在萧清韫主动打招呼后,大家也纷纷给她打招呼。

  杜妈用她那标志性的大嗓门热情地招呼:“清韫也来洗衣服啊,来这边,这里位子大。你好些没有啊?啥时候回来的?囊凯一回来就洗衣服啊?歇几天再洗撒。”

  萧清韫见杜妈让出来的地方是挺大的,在最边上,那边的岸要低一些,水位在第二阶和第三阶石梯之间。踩在第二阶石梯上,清衣服比较困难,踩在第三阶石梯上,水会淹到脚踝上面。萧清韫穿着雨鞋,倒是没什么影响,就是脚冷一些,洗的时候站在第二阶上面就行了。

  于是,萧清韫把背篓搬到那边。将里面的木盆、被面、床单、洗衣粉、打衣棒和洗衣刷一一拿出来,边拿边说道:“我们是昨晚回来的,回来后妈和二嫂也说让我休息两天,煮饭洗碗都不让我做。其实我都好的差不多了,只是伤口还要过段时间才完全愈合。我没事干,就把之前在知青点盖的被子和床单拆了洗了。”

  咦,说道伤口,现在萧清韫突然想到,她可以用那个药丸呀。真笨!她当时都打算让穆卫军回部队时带上一些了,怎么就没想到她自己头上的伤口呢?伤口不大,今晚回去就先用温水调一颗敷上,也能看看效果。

  “李妈是个疼儿媳妇儿的,我要是你,就再歇几天。”孙虹快人快语地说道。

  萧清韫下了石梯,打了半盆水开始从盒子里抓洗衣服,手上动作不停,嘴里回应道:“我真没事了,看着脏东西堆着就难受,就想早点洗了晾干收起来。”

  这时杜妈大声打趣孙虹:“王大姐不也是个疼儿媳妇儿的?他们家三代都只有一个儿子,你给他们家生了两个儿子,可是他们家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