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反穿]御膳人家_83(1 / 2)





  保温车被小心翼翼拉进来,在保证不打扰到贵宾们观赏表演的前提下迅速地上菜。

  醋芹的酸有些重,和鸡丝的油甜结合起来,气味让很多没有接触过此类菜色的贵宾们都有些好奇。询问过原材料后许多原本不太感兴趣的贵宾们还是拿着叉子预备品尝一下c国菜的口味,爽脆鲜酸的醋芹和酱香浓郁的鸡丝一入嘴,许多吃过果盘已经有了饱腹感人立刻接收到了大脑皮层传送回意识的饥饿感。

  这酸味真是一下子就让人开胃起来。

  周围顿时出现了局部范围的,关于开场冷盘的小小的讨论声。

  c国菜的用油问题在国际上总是饱受诟病,很多人也一厢情愿地认为c国食物的美味总和不健康如影随形。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许多能被人广泛接受的带有酸甜口的菜色确实需要用旺火和猛油才能烹调出精髓,于是许多居心叵测的声音,便刻意用这些少数的弊端,来掩盖掉c国菜绝大多数的优点。

  这一次宴会的菜单看上去都是清淡菜色,在自助餐上吃过味道极好的“不健康菜色”的外宾们在了解过食材原料和口味后就对这走过场的宴会除招牌烤鸭外不报什么期待了。哪晓得第一道冷盘就吃上了从未见闻过的美味,一番讨论之后才得知负责这次晚宴的居然是古梅评审这一届新评选出的三星级餐厅。

  果然是三星级餐厅。

  大佬们纷纷点头赞叹——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大大们的意见了。

  最近到年底了,三次元很忙碌,有大大说圆子浮躁了,其实真的没有。但圆子每天的新章都是照着大纲敲出来的,灵感确实枯竭了一些,这一点我自己也发现了。

  大纲肯定是修改过的,有一些情节被告知不能写,后期修改了一些,但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圆子的口味很不现实,写的文也是这样,向往的太轻松,所以想不出太辛苦的情节,总的来说确实就是一篇爽文,大家能包容支持到现在,圆子已经特别感激了。

  对餐馆这一行真的是不太清楚,现实中也没有特别好的对照,圆子每天写文去翻食材清单和满汉全席菜谱,看的口水汪汪,反复修改,到底也写不出那种了如指掌的底气,这一点真的很抱歉。圆子构架世界的能力不太好,第一次尝试反穿题材,为了与现实贴近又能区分出架空的感觉,真的相当尽力了,结果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好,我只能保证下一篇文努力减少bug。

  御门席的发展本来是没有那么快的,刚开始情节很多,我本来打算把文写的长一些,但后来因为有些情节不能写,只能草草带过,过场太多,又有灌水嫌疑,只能尽量拉快速度,时间却没法配合上情节的步调,这是我协调不好,还是应该道个歉。

  现在在单位,说的也语无伦次的,其实这篇文也不剩多少了,大纲已经走完了三分之二,接下去的都是收尾,bug满地的世界也要走完,总不能断更烂尾不是?

  还是感谢支持到现在的大大们,以及接下去一路支持我的大大们。圆子不是文科生,一开始甚至连标点都用不对,从零开始写文,缺点肯定很多,能坚持到现在,全靠大家的包容和鼓励。

  我会继续努力的,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写出让自己感到满意的文。虽然这个梦想看起来有点遥远,但一本一本接连不断,勤能补拙,也许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吧。

  么么哒

  真的非常爱你们

  ☆、第六十九章

  御门席这个名字,说实话在国门之外已经小有名气了,在场的领导人除非来自于特别偏远的地区或是平常根本不关注国内国外除了政治之外的八卦,基本上早在到达c国之前就对这个名字有所印象。

  不少人千里迢迢赶来c国品尝过一顿御门席的美食,回到自己的国家后都毫不吝啬对这间餐厅的夸赞。海外的c国餐厅两极分化严重,大多走的是中档路线,口味差别巨大,还有很多老板甚至都不是c国人,好不容易接触到一次口味纯正的c国菜,对c国文化只是一知半解的人无疑就将御门席当做了标杆,从c国回国之后纷纷确定并宣扬自己平时吃的那些c餐外卖全都是shi!

  政要们也是会关注民生的,但他们留在c国开会的时间也就短短几天,因为森严的守备未必有机会抽空去御门席光顾一趟,没想到在短暂的会议的欢迎晚宴上能尝到各个食客们口中不可思议美食,他们拿回刚才听到解释还觉得很无趣的菜单,顿时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

  撤下去的那些空盘子无疑是贵宾们对食物满意的证明,某些海外记者们即便再不想拍,镜头也不得不从餐盘的位置晃过一下。晚宴的气氛顿时便融洽了起来,以至于连隔着桌子请人来往带话和c国领导人聊天的政要都多了不少。

  冷盘过后,上热菜的时间是争分夺秒来算的。

  尤其主菜还是海鲜,从锅里出来的时候热气蒸腾,不论口感还是滋味都在那瞬间达到上上等。倘若从厨房到餐桌耽搁的时间太多,食物冷却后的腥凉便会让这份美味大打折扣,于是晚宴的热菜连送上饭桌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开着保温车的服务生专注地盯着前头的路面,刚才在厨房时嗅到的香味还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如果不是胸口一直有尖叫着专心工作的声音,他现在恐怕会停下来打开保温柜的门偷吃上一口。

  层层密封的保温车打开的瞬间,里头积塞许久的香气便不甘寂寞地涌了出来,宴会厅很大,香味不至于飘的到处都是,但临近边缘的位置,已经有人在将目光似有若无地瞟过来了。

  晶莹的鲍汁被熬到稠厚,上面找不到任何漂浮着的油花,小段的牛筋和花胶静静地躺在汤盅底,海味的鲜美早已经被长时间的熬煮激发到了极致。

  鲍汁是用肉熬的,为了撇干净汤头的油,还要特地入冻取走漂浮在汤顶的油花。空有口感缺乏滋味的花胶和牛筋一起在另一道高汤中加竹荪、火腿和乳鸽炖到软烂,浸透了汤味之后,又被单独捞出来沉入鲍汁当中。

  汤盅的盖子刚一掀开,扑鼻的香气便叫吃过冷菜胃口大开的宾客们耐受不住了。轻轻舀起一勺,汤汁已经收到相当浓稠,肉汤熬的太久,微烫,肉汤复杂绵密的滋味层层叠叠,比起纯粹用海鲜炖出来的高汤,滋味要丰满许多。花胶被切成大块,因为太有粘性,用勺子轻易无法斩断,必须整块舀起来用牙齿分离。花胶本是没有味道的,这块与众不同的花胶却似乎比肉汤更加入味,咀嚼时很清楚就能感受到软糯具有嚼劲的肉中一点一点渗透出的火腿香。完全不吃任何猪肉的几个贵宾喝的便是另一锅不放火腿最后用海鲜汁盛装的汤,花胶和海鲜汁的配合比起和鲍汁的少了些恰到好处的默契,但海鲜汁更加重一些的咸鲜,却刚好能契合他们常年吃腥膻导致的重口味。

  热腾腾的汤水一下肚,胃里顿时便暖洋洋起来。精致的汤和精致的汤盅配合起来无疑是相当漂亮的,连素来以热衷艺术闻名的f国某些政客都相当大方地赞叹了好半天。他们对御门席乃至邵衍的印象都是很深刻的,美食大赛的开幕式过去之后里昂回国接受了不少采访,因为这一年失去了开幕嘉宾的资格,f国国内的不少美食爱好者都以为他的心情会很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