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2节(1 / 2)





  徐夷则双手交握,不自觉地握得很紧,对她说,更是对自己说:“放心,不会很久的, 已经没有时间了。”

  她不知道徐夷则为什么会认为没有时间了,却也没打算问,毕竟刚答应过他,绝不擅自过问他的事。

  忽然, 她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对了,我不能婚嫁,你那边是不是相应的也该杜绝外人?”

  徐夷则听了这话,松弛下来,笑道:“那是当然,我从来都是很小心的。”

  冉念烟起身道:“那么过几日苏五公子进府赴宴,我趁机做一些‘出格’的事,你不会介意吧?”

  徐夷则心下了然,其实,他本没将徐问彤和冉家大夫人强加于己身的婚事放在心上,纵使冉念烟不出手,他也会借用嘉德郡主的嫉妒和憎恶毁掉这桩婚事——嘉德郡主利用他的同时,何尝不是被他利用着,不过是前者在明,令世人厌恶,后者在暗,令世人怜悯罢了。

  “自便。”他道,“冉小姐既然不怕令姐责怪,那么我也无话可说,毕竟我的面子早已一文不值。”

  明明是首肯,却好似出言挑衅,冉念烟拂袖而去,出门时想起刚才的谈话,虽然唇枪舌剑,却字字句句都是千钧重的约定,虽然前嫌未消,她却已在不自知的情形下接受了与他合作。

  听泉已门外等候了一炷香的时间,没想到冉念烟这么快就出来,连忙起身行礼,固然好奇,也不敢问她来崇明楼的缘由。

  “小姐随我去荣寿堂吧,苏家派来了个金陵的妈妈,老太太心情不错,叫小姐过去一同说说话。”

  冉念烟点头道:“我这就去。”

  听泉道:“那小姐快去吧,我还要去寻姑奶奶呢。”

  冉念烟道:“我和你一同去吧,找到母亲再过去。”

  他们二人说话的同时,笔架正探头探脑地往紧关的房门里瞧,暗暗猜度着少爷究竟和冉小姐说了什么秘密的话,竟总是避着他。

  少爷的秘密真是越来越多了。

  ···

  冉念烟陪母亲一同来到荣寿堂门首时,未进门,先闻阵阵笑声。

  “真是好久没见老太太这么开怀了。”徐问彤对听泉感慨道。

  听泉点头,她不敢说的是,自从闻莺出了事,徐太夫人就总是闷闷不乐,一会儿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家里人都糊弄她,一会儿又嫌房里余下的人都没有闻莺办事利落,如今徐太夫人心情好,她们这些服侍的人也能松快松快。

  “呵呵……”徐太夫人正笑着,见女儿和外孙女到了,轻轻招手道,“快过来,盈盈坐到外祖母这儿,叫成妈妈再把刚才那个笑话说一遍。”

  冉念烟早就注意到在做的有张生面孔,圆脸浓眉,手脚大而不粗,一身干净的青布褂裙,腰上系着水布汗巾,虽是个下人,却没有粗鄙气,满脸堆笑,反而恰到好处得可亲。

  徐问彤道:“若有新的,就讲个新的吧,别让老太太听两遍。”

  “这个……小姐和姑奶奶可听得懂金陵话?”成妈妈问道。

  徐太夫人摆手,“说官话吧,我这女儿是在北京长大的,听都听不懂,更不会说。”

  此言一出,李氏险些气得两眼冒烟,方才徐问彤母女不在,徐太夫人和成妈妈你一言我一语,都是昵昵哝哝的南省话,曲氏好也像能听懂,频频跟着轻笑,何氏素简惯了,一向不爱说笑,听不懂也不觉突兀,偏偏李氏平时好拔尖,爱插科打诨,这回做了听雷的呆鸭子,被排挤在外,真是可气。

  媳妇和女儿,果然是两杆称,可见婆婆都是偏心的。

  可李氏的闷气没能维持太久,因为成妈妈的笑话的确十分可笑,而且都是时人时事,想想更觉滑稽。

  “……话说北京有个国子监,我们金陵也有一个,还是□□皇帝下敕建的,迁都时分成一南一北两处。南京的国子监也收监生,也有祭酒、教习,那日有个监生吃醉了老酒,打伤了教习,教习和祭酒商量着罚他,一个说要打,一个说要送官,偏有一个同窗站出来,说‘发足体肤受之父母,怎能毁伤?’罚他写篇八股文算了。”

  徐太夫人点头道:“他们是同窗,自然要帮着说些好话的。”

  成妈妈笑道:“哪里?那挨罚的竟跳起来大哭,骂那出主意的同窗不是人,他是宁可被打死,也不想写文章的!”

  众人皆掩嘴而笑,冉念烟却觉得刺耳,没想到江南群彦济济之地,国子监堂堂学府,学风竟败坏至此,看来许多监生都不是靠文采入选,而是走关系、拼门路,科举本是国之杼轴,读书人从根基上就败坏了,国家的法度焉能不坏?

  徐太夫人道:“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像以前了,金陵国子监门前每逢初一、十五可还有庙会?”

  成妈妈道:“奴婢哪里知道,这笑话是我们五少爷说的,那出主意的正是他,若论做文章,我们少爷可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哪成想世上还有这么怕写字的人!”

  听到苏五公子,徐问彤起了兴头,顺势问道:“苏五公子文章做的可好?”

  成妈妈颇为得意地道:“何止是好,老奴虽不通文墨,却也常见我们家老太爷拿着五少爷的文章爱不释手,拿给同僚老爷们看,也是交口称赞,没有不说好的,还说将来会试、殿试,魁首不会是第二人了。”

  徐问彤听了十分高兴,也显出些与有荣焉的笑容,和曲氏极为默契地对视一眼,都很满意,随后看着女儿,暗想自家女儿果然是个有福气的。

  冉念烟心里恶寒,总觉得此事并不容易成行,曲氏的算计不简单。

  徐太夫人点头,对曲氏道:“方才你说苏家和你娘家是姻亲,那就该把他们母子俩请来,略尽咱们的地主之谊。”

  周氏正在挨个添茶水,正添到成妈妈面前,成妈妈诚惶诚恐地接过了,连忙道:“我家夫人在金陵就常听人说起开国国公镇国公府的威名,正想拜见老太太,又不好意思叨扰,如此我就先代我们夫人少爷谢过老太太、太太们了!”

  周氏道:“你们信国公府也是开国的元勋,说得这么客气,我们老太太面子上要挂不住的。”

  徐太夫人笑道:“正是正是,也不需带什么见面礼了,就算是重续咱们两府的交情,都是迁都闹的,几十年下来,故人都生疏了。”

  定好了五日后设宴,徐太夫人又让成妈妈讲起金陵城里的新闻。

  冉念烟听着她们的金陵话,发现自己竟也能听懂只言片语。

  那还是上一世的事,外祖母为了让她嫁到金陵苏家后不至于被排挤,曾请了两位南省的嬷嬷服侍她,天长日久,她也能说上几句,本以为二十年下来已经完全淡忘,没想到还存留有一丝印象。

  听了良久,觉得无聊,便编了个更衣的借口出去走走。

  离宴会只有五天了,她的计划能成功吗?

  花园里草木扶苏,渐近正午,阳光愈发强烈,她却浑然不知,忽然一把伞罩在自己头顶,送来一片阴凉,冉念烟蓦然回首,却是多日未见的柳如侬,一身的翠绿衣裙,纤腰束素,果然如一枝袅娜垂柳,身后还跟着她的兄长柳齐,远远看去,青衫随风,皎若临风玉树。